找到相关内容347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譬喻的现代诠释与运用─以《佛说咸水喻经》为例

    用字也随着文明的进步愈趋现代化和人间性,每个译本都反应出当时的社会时势──魏晋南北朝时代,佛经汉译采用「口语∕语体文」,少用「书面语」。到了唐宋就有使用白话文了。   综上所述,《佛说七水人喻》原是佛为...

    释永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3770670.html
  • 东晋儒玄佛道诸家学说的消长交融

    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,是有进步意义的。  第三,他强调服食金丹的重要,并以罗浮山作为道场进行炼丹实验。葛洪在《黄白》、《金丹》诸篇里,记述着不少炼丹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现象,并炼成了 密陀僧 (氧化碳铅)、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470716.html
  • 略论儒佛会通与两宋理学思维的基本向度

    的评价。甚至于,一些自许为“醇儒”的学者,坚持“道统”的门户之见,作出情绪的反应,以“以禅证儒”、“阳儒阴佛”,来贬绌理学诸儒,其实相当无谓。拙见以为,理学内在理路中的哲学问题,经过宋明儒的精思深研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270738.html
  • 佛学之女性研究──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简介

    因此,透过女性经验来建构女性的宗教生活史,成为宗教中女性研究的重要途径。所以我认为这些女性宗教学者的公开表白其信仰,不仅反应她们的自觉,亦代表一个重要的学术潮流。   本文将以此新兴的学术领域为焦点...

    李玉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2170811.html
  • 救国、宗教抑哲学?──梁启超早年的佛学观及其转折(1891--1912)

    属于佛教的内容充作神号,神体和祭器。旨意下达后,引来地方上相当激烈的反应,原地方势力者、神官、儒学者、国学者长期受束于佛寺之下,此时正可以借机寻隙,一吐积怨。在萨摩,佐渡,松元,富山各藩,寺院相继被废除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5970836.html
  • 《三言》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轮回后的涅盘世界

    佛教的成分来构成内涵的作品也颇为不少,而且有的作品表面上没有具体的宗教思想,但主要人物、情节结构中却明确地表现出佛教思想的痕迹。正因为小说反应当时人民的生活,自然呈现出这样的成分。《三言》小说中的佛教...

    金明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570852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

    。这二大净土在大乘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,二佛、二净土的信仰,对以后的大乘佛教引起的反应,是否如我国古德所说那样:“诸经所赞,尽在弥陀”呢?印顺法师说:“依大乘经论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270884.html
  • 日本佛教的近代转变

    「神佛分离令」,令社僧  还俗,禁止一切属于佛教的内容充作神号,神体和祭器。政府  下令之时或并非有意要破坏佛教作为一种信仰,但旨意下达到  地方,却引来远为激烈的反应,地方官员,神官,儒学者,国  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2570913.html
  • 试论隋与新罗的“佛教外交”

    三十年(608) 想求隋兵军事援助对抗高  句丽﹐请圆光写乞师表﹐圆光的反应是﹕「求自存而灭他﹐  非沙门之行也。贫道在大王之土地﹐食大王之水草﹐敢不惟  命是从。」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。如果圆光如《续...

    黄约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4270924.html
  • 明末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——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

    兼之者少(注61)。德清和镇澄,皆  是属于澄观的忠实读者,并且同样在澄观的著作中,读到了关于僧肇  〈物不迁论〉的批评,但二人的理解和反应则大异其趣(详前讨论)。  但此处要探讨的,是澄观的批评重点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971094.html